菏澤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

【學習貫徹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化國資國企改革 增強國有經濟核心功能

 二維碼 13

國有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推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基礎和保障。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完善管理監督體制機制,增強各有關管理部門戰略協同,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這表明,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目標是不斷增強國有經濟的核心功能與核心競爭力。只有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核心功能,才能更好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引領帶動作用和戰略支撐作用,為其他所有制經濟發展創造更大空間和更好條件。


進一步增強國有經濟的創新引領功能


科技創新既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變量,更是增強企業核心功能的重要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有企業要做落實新發展理念的排頭兵、做創新驅動發展的排頭兵、做實施國家重大戰略的排頭兵”。黨的十八大以來,國有經濟肩負國家創新使命,在自主創新和鍛造大國重器方面不斷努力,不僅極大便利了人們的生活,更打造出中國“智”造的世界新名片,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測、高速鐵路等領域取得一批世界領先的標志性成果。國有企業投資了若干民營企業難以承擔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公益性技術研發;作為開放式創新組織者,利用其資源和網絡平臺優勢,充分聯合各創新主體打造開放式創新平臺,整合國內外創新資源和要素,孵化和培育了一批“專精特新”企業;作為長期資本、耐心資本和戰略資本的主要提供者,推動國有資本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前瞻謀劃布局未來產業。


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世界各國都在加快新技術研發,一系列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正在涌現,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前所未有,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周期大幅縮短。我國必須把握住“機會窗口”,依靠自主創新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有經濟在此過程中盡管擁有一定優勢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就,但仍存在創新動力不足、創新體制機制不完善等問題,需要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增強國有經濟的創新引領功能。一是聚焦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通過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加快形成與之更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國有經濟應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充分發揮創新引領功能,堅持在傳統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兩端發力”,以體制創新推進組織創新、機制創新、管理創新、商業模式等綜合創新,激發企業創新內在動力和活力,突破一批顛覆性技術和前沿引領技術,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發展,促進數實融合。二是突出戰略導向和問題導向,健全推進原始創新、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的政策體系和制度安排。國資國企應加強基礎性、緊迫性、前沿性、顛覆性原創技術研究,提升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能力。三是構建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體制機制,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國有企業牽頭或參與建設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主動與科研院所、高等學校、民營企業等創新主體深度合作、打造創新聯合體。積極開放創新資源、提供技術牽引和轉化支持,構建協同、共享、互通的新型產業創新生態。四是完善人才選拔任用機制,積極參與高水平人才高地和人才平臺建設,發揮聚才、引才、育才作用。國有企業應加強自身創新文化與環境建設,培育和吸引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五是完善產業鏈鏈長制和產業協調機制,提升產業鏈關鍵環節的自主權與引領作用,與同類民營企業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國有經濟要加強與民營經濟的創新合作,共同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進一步增強國有經濟的安全維護功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前提都是國家安全、社會穩定。沒有安全和穩定,一切都無從談起”。黨的十八大以來,國有經濟在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進行重點布局,確保在重要資源能源領域的控制力,為維護能源安全、產業安全、糧食安全,以及維護經濟社會穩定、抵御各種風險挑戰提供了堅實保障。


當前國際環境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加,安全挑戰明顯增多。進一步增強國有經濟安全維護功能,有助于更好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安全穩定。為此,要堅持底線思維,加強安全意識,通過深化改革提升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和抗風險能力。一是持續強化國有經濟在國防軍工和能源、糧食等領域的保障地位和供給水平。強化國有企業對關鍵原材料及元器件、重要設備、軟件、戰略物資等的備份與托底能力,推進重要能源、礦產資源國內勘探和增儲上產,擴大優質煤炭產能,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提升種子自主可控和海外糧源保障體系建設,切實提升應對各類風險挑戰和不確定性的底氣和能力。二是統籌推進與中國式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重要基礎設施建設。除鐵路、公路、航空等傳統基礎設施外,國有經濟還要加強包括金融、網絡、數據等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完備高效安全智能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全面提升國家競爭力和總體安全水平。三是持續加大國有資本在電網、石油天然氣管網、江河主干水網、信息通信網等領域投入力度,加強新一代移動通信、人工智能、算力網絡、衛星互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更好維護國家骨干網絡安全。四是優化資本投向布局,注重提升經濟增加值,使投資能更好為國民經濟產生增量貢獻,同時優化風險防控手段,在債務、境外投資、金融、安全生產等高風險領域加大防控力度。五是協同民營經濟積極維護與現代化建設相適應的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在產業鏈供應鏈關鍵安全節點,發揮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各自優勢,進行強鏈、補鏈、延鏈、固鏈。


進一步增強國有經濟的民生保障功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國有經濟在健康養老、就業、醫療衛生等方面發揮增進民生福祉、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等兜底作用,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企業主動服務保障和改善民生,累計上繳國有資本收益1.5萬億元,向社?;饎澽D國有資本1.2萬億元,在脫貧攻堅中累計投入和引進各類資金超過千億元,定點幫扶的246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發展經濟的最終目的,但當前我國在醫療、養老等方面仍面臨不少難題,需要進一步全面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使國有經濟在民生領域繼續加強有效供給,進一步提升公共服務體系的支撐保障能力。一是建立就業服務平臺,促進跨地區、跨行業人才資源整合,更好促進高質量就業。二是改革創新傳統辦醫模式,推動醫、研、產融合發展,建立符合產業特點和市場規律的醫、研、產資源聯動發展長效機制,鼓勵以醫療健康為主業的國有企業開展醫學科技創新合作,組建新型國有醫療集團,提供多樣化醫療健康服務。三是積極布局普惠養老,推動大型養老企業整合資源,加快培育行業龍頭企業,打造普惠型養老服務品牌,積極培育養老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四是以分類精準考核促進國有企業公共服務質量和效率提升。在公共服務的質量、成本控制、資源配置效率和應急保障能力等方面對從事公共服務的國有企業進行精準考核。五是進一步提高國有資本收益用于保障公共服務和民生領域的比例,借助國有資本提升養老、醫療、教育等的保障水平,釋放內需活力,不斷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數。


來源丨光明日報


文章分類: 學習會議
分享到: